本地姓氏来源的研究是我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课题,不过姓氏来源研究的真正难点在于姓氏族谱资料的虚构十分严重,而不像其他历史文献资料那样具有较高程度的真实性,这是与历史上明清时期儒家正统化过程中的造谱运动有关。
姓氏来源的研究,一定要把姓氏族谱结合客观的历史文献资料、文物考古、庙宇碑记、口述文献、民间传说等,方能去芜存菁,找到历史某些真相,这在我之前的一些研究已经涉及,比如本地明清时期人口的研究,化州姓氏的研究,高州葛、龙、吴、曹等姓氏的研究,而后者葛、龙、吴、曹等姓氏,是我对高州狼、瑶、獞等民族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依托了这些民族所具有的较为丰富资料,虽然不能更为深入,却也能对姓氏的民族性质上面做一些辨析工作。
本文也是基于姓氏的民族性质方面的研究,关于高州周姓,历史上有一些资料说明,宋、元、明时代高州地区存在着一支具有瑶族身份的周氏家族,然而经过明朝中后期的正统化改造之后,在高州已经无法寻找得到具有任何瑶族身份信息的周氏家族,有的是北宋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文学家,学界公认的理学鼻祖周敦颐的后代。事实上,整个岭南地区,几乎所有的周氏家族都奉周敦颐为先祖。
姓氏来源的研究难点在于资料不充足,所以我的研究只具有探讨性质,并不具有完美的结论。
历史上高州北部生活着一支具有瑶族身份的周氏家族,这在明朝万历《高州府志》“卷之二·戎备·猺狼獞兵”中有记载:
茂名县猺兵五百八十名,圆垌寨二十名、单洞寨三十名、大田水尾四十名、黄坡寨三十名、六甘寨二十名、长院寨三十名、坑塘寨三十名、潭婆寨二十名,俱周郁管;藤水寨四十名、陶井寨三十名、周敬寨三十名、白水寨六十名,俱吴弘志管;黄坑寨五十名,黄俸管;鹅头山一百名,吴聪管;丹章大寨五十名,周述魁管。
高州(旧为茂名县)北部的这些周姓瑶族首领,在明朝高州北部的地方管治中起着重要作用,有着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而在今日高州市石鼓镇甘竹村委会有一座古庙三圣宫,奉祀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和孚佑帝君,在左边廊奉祀一尊红面的名良德周大王的神像,我认为良德周大王同样地应该是与历史上茂名县北部周氏瑶族首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在高州的东邻阳春县的周氏族谱世系记载着周姓先祖还有着瑶族特色的郎名,说明其也来源于古代瑶族。总之,无论如何,我们都无法抹去历史上高州及周边地区生存着这此具有瑶族身份的周氏家族。
(欢迎各地周氏人士前往高州大科垌宗祠参观)
video: https://mp.weixin.qq.com/mp/readtemplate?t=pages/video_player_tmpl&action=mpvideo&auto=0&vid=wxv_1825333065385099268
那么现在的高州周氏家族族谱是怎样的记载呢?
据《濂溪周氏广东宗谱》(濂溪周氏广东宗谱编修委员会二00八年岁次戊子)记载了高州周氏的来源情况:
(一)高州秉彝房宗支图
秉彝→恂、怡→帝采(留京都)、刚中(留高州)、协中(迁沙田)→从善、从诏(落籍南海)→益、福宁→书、诗、之奇→免→敞、宽、信、敏→宣佑、宣禄→乾元、朝元、东山
宣禄→殿元(止)、廷元
敏→业公→岭泉
(二)高州周秉彝房世系纪
据《高州周氏族谱》载:高州周氏始祖周秉彝(1221—1277),是濂溪祖七世孙。宋嘉熙戊戌进士,官至集贤校理,诰撰文中书舍人,因言事被谪安平,调良德(今长坡镇一带),其治所任今高州市长坡镇旧城村,皆有政绩。端宗诏知谏院,因病未赴任。因宋元易命而殉节,诏赠精忠朝议大夫。配上宫氏,理祖后事皆随后就义,诏赠章顺夫人,与祖合葬良德圩,坐壬向丙。
有子恂、怡二人。恂原名润泽,宋咸淳癸酉科举人,官国子监司业,生子帝采(留京都)、刚中、协中三人。南宋末期,周恂父子随陆秀夫、张世杰护送南宋末帝至新会崖门溃败,随张世杰乘舟突围沿海西行至阳江海陵岛附近,遇暴风雨船翻沉而殉难,幸存的刚中兄弟将父柩护送回东山坡(今高州市政府院内)安葬。为纪念秉彝祖之妻上宫氏,于高州城(今北关街校场尾)创建“上宫湾”。协中迁沙田落籍。刚中(禀生)在父墓附近开设天文学社(今高州城天文巷)教学,开辟周家村。传至十世后分乾元、朝元、东山、廷元、岭泉五大房。
元大德八年(1304年),高州路从长坡旧城迁治茂名县城(今高州城),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高州路为高州府,至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扩建城池,居住周家村的族人被强迁茂名县东北部及邻近的信宜、电白等地,故有“先有周家村,后有高州城”之说(高州县志)。现秉彝祖裔孙分散居住在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十二个县(市),四十个镇,二百零二个自然村。现传至三十六代,人口蕃衍纛39196人,男20874人。正是“高州城北天文巷,七百年前同一家”。
据清光绪《茂名县志》记载:“周氏宗祠在大科垌祀始祖宋嘉熙戊戌进士良德知州周秉彝。”
《信宜人口与计划生育志》中的“姓氏概况”记载了信宜周氏的概况:
周姓:汝南郡。始祖姓姬名弃。《广韵》:“本自周平王子(姬烈)别封汝川(汝南),人谓之周家,因氏焉。”前256年,秦灭周,周裔迁居河南之汝南,即改姬姓为周姓,以汝南为郡。其后裔辗转南迁,有的进入广东。迁入信宜的两支周姓是:
1、周誉世居河南汴梁,随宋室南渡,居南雄珠玑巷,转徙古岗。传至5世周耀,迁新会桥亭。周耀9世孙周怀溪于明隆庆五年(1571年)偕胞弟周朝容、堂兄周朝经到高州贸易,曾在茂名县北兰(今潭头)住居半年。后弃商入营,出理黄坡塘(今怀乡镇大威村)汛。明万历六年(1578年)迁到怀乡胜垌定居。子孙分布怀乡、池洞、径口、安莪、朱砂等镇,分支迁广西岑溪和高州县木头塘。
2、据《高州周氏族志》:祖籍福建莆田的周秉彝任良德(今高州水库)知县,宋亡,父子均殉职。其孙周刚中定居周村(今高州),后裔分居各县,迁入信宜的有:
①明万历初年(约1580年前后),周秉彝10世孙周岭泉、周廷才父子迁到镇隆垌心。周廷才长子遵仁裔孙分居西江周村、到坐、大村坡;次子遵义裔孙分居十里、凤冲、白面垌、陈锦垌、横茶、旺京塘、岭底禄家寨、道甲埒、大塘冲、乾和、木垌、高城、暗坑口等处。
②周东山子振西的后裔有一支迁大成镇城垌双坑。
③周守道后裔有一支迁大成石屏。
④周宏道后裔有一支迁金垌镇的白花、北界镇的六云、东坑。